石家庄网络公司电话

微信四个月频繁更新的背后,有5点值得思考

2020-01-11 10:11实搜网络

自2018年5月以来,微信就表现得有点不太寻常,随着微信版本的更新,很多功能也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。


微信发生的变化:

5月09日微信公众号样式改版,作者名字更加突出

5月11日“订阅号助手”官方App正式发布,可随时编辑图文

5月23日微信更新6.6.7版本,文章可缩小为浮窗

6月05日微信下线了“朋友留言”功能,此前在公众号文章中,显示最上方为朋友留言

6月06日微信公众号赞赏功能升级为“喜欢作者”,安卓和iOS都可以用

6月21日微信更新6.7.0版本,订阅号将以feed流“标题+头图”形式展示

6月27日转载文章也可以赞赏原创作者

7月13日微信更新6.7.1版本,出现「我的小程序」入口

8月16日微信更新6.7.2版本,微信群可新添加3个管理员

9月14日微信朋友圈限时推广微视

在如今的大内容环境下,用户时间总量有限,如何保证用户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时间?微信急需一些应对措施。


分析微信这4个多月以来频繁更新背后的逻辑,尝试分析如下:

1.浮窗、feed流,目的为了提升阅读效率

5月23日,微信文章可以被用户缩小为浮窗的形式,这一点足以说明微信已经开始感知到用户的阅读焦虑了。

用户在阅读公众号文章过程中,有时会因为其他突发的事情所打扰,微信通过上线浮窗功能,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。同时,对于优质的公众号来说,文章被点击的频次也提升了,因为对于用户而言,看不完的文章还可以放在浮窗里,有空再看。

如果说微信感知到了用户在公众号文章阅读上的焦虑感,那么做出feed流的形式就一点也不奇怪了。

6月21日,微信大改版,订阅号做成了feed流形式。一时间这个改版遭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,普通吐槽的观点认为:微信订阅号改版成feed流,将会让公众号运营越来越难做。

在当时,还有一些KOL复制了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演讲的话:“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到(去做信息流),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信息流。订阅号就是一个集合,我们想过改善阅读效率,跟信息流是两回事。只会改善阅读效率,信息流可以去「看一看」”

乍一看,似乎张小龙要被打脸了,但有意思的是,张小龙在这条朋友圈下面回复说,现在就是在改善阅读效率。

虽然有很多用户还一直在吐槽微信的这次改版,但改版后的这段时间里,大家普遍发现,自己过往关注的很多优质账号逐渐浮出水面,不用再向过往一样刻意去翻阅了,明显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效率。

微信的这一改版的目的达到了。

2.尊重作者,激励原创,营造良好的内容生态

在公众号文章作者上,微信也对其进行了功能上的改进,比如,更加突出作者名字、赞赏功能升级为“喜欢的作者”、转载文章支持赞赏作者等。

微信的这一改版凸显了内容创业者的价值,很多之前放弃公众号的自媒体运营者也渐渐回归到公众号上来,不断投稿写文,营造了良好的微信内容生态。

其实,微信对作者端方面的改进,张小龙早在微信公开课PRO就曾透露过了:

我们很快会把赞赏恢复过来;

我们会做很大的改动,我们之前是对公众号做赞赏,这里本质应该是对作者做赞赏;

公众平台里作者是一个独立的栏目,作者会被更加重视。

现在再回头看看张小龙这三句话,是不是对很多内容创业者带了比较大的影响?

3.社群、用户、公众号管理更加方便

用户一直期待能在手机端编辑发送公众号文章,在5月11日,这一迫切的想法终于实现了,iOS版的“订阅号助手”正式上线。

在订阅号助手上,公众号运营者能更高效地产出内容和管理平台。

此外,在社群管理方面,微信也对其进行功能升级,8月16日,微信群支持添加最多3个管理员,包括群主在内,微信群就有4个群管理员了。

管理员能移除和邀请好友加入,这对于社群运营的小伙伴来说,无疑就是微信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个功能。

4.「我的小程序」入口,提高小程序复用率

这段时间,微信对小程序功能上的更新要比微信更新得还要频繁,在这么多的更新中,任务栏增加「我的小程序」入口,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。

今后用户只需首屏下拉,即可调出自己常用的小程序,步骤变少了,使用起来更加快捷方便。

微信的这一举措,目的是为了给小程序更多的流量,提升小程序的复用率。

5.朋友圈限时推广微视,为微视导流

今年的4月份,一张名为“微视短视频项目”的说明书流出,腾讯将投入30亿补贴微视,批量引入短视频内容生产者,一时间引起了互联网圈的讨论。

而在前几天,用限时推广的方式,腾讯借助微信朋友圈再次为微视导流。

但是如果没有装有微视这款App的用户,点击朋友圈“用微视拍摄”时,则会跳转到微视的下载页面,感觉有着浓浓的广告味,让大家本能上产生了强烈的抗拒感。

虽然在方式上没有获得用户的好感,但在推广宣传微视这个措施上似乎达到了一定的效果。

微信目前已经是一款很“成熟”的产品了,但其还在不断更新迭代,增添功能。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其他互联网产品如「今日头条」的冲击;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。

对于各行各业的震荡,这一“微信速度”已经相当克制了。

(免责声明:本网站内容主要网络,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,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,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。本网站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)

标签:


34
分享到: